本网讯 7月3日至10日,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志远·笃实”青年志愿服务实践队到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洞头乡、清溪乡、小密乡等乡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探寻特色农业赋能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振兴乡村之路。
7月3日,实践队前往会昌县洞头乡进行特色农产品考察。“这是我们村的芙蓉李,目前在会昌想要吃到最好吃的芙蓉李,就要来我们洞头乡畲族村。”洞头乡副乡长胡志鹏向实践队员们介绍道。在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高山芙蓉李原产自福建,因其种植难度小且海拔要求高,符合洞头乡高海拔的区位特点,故引入洞头乡,后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成立芙蓉李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种植大户+贫困户”的模式,实行统一的规划和开发,同时,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做好乡村旅游文章,这才做大做强了芙蓉李扶贫产业。截至目前,洞头乡芙蓉李种植面积2500亩,亩产在6000-8000斤,效益亩均2000元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带动群众脱贫增收的特色农业产业。实践队员随即对驻村干部进行采访,并且走访了5家芙蓉李种植大户,了解到如今的洞头乡已经拥有“洞藏畲味”等特色品牌,拥有芙蓉李鲜果、芙蓉李干和芙蓉李采摘等多维度销售渠道,洞头高山芙蓉李真正成为了洞头乡人民脱贫致富的特色法宝。
7月6日,实践队来到会昌县清溪乡,调研当地的参薯产业,并在参观期间与副乡长邹丰柯、清风村老村主任连帮荣开展座谈交流。邹丰柯介绍了参薯种植的基本情况,他说道,得益于独特的气候和资源优势,清溪乡产出的参薯比其他县市的提前一个月左右上市,而且今年参薯产量大好,有望再创佳绩。在与连帮荣交流时,队员们得知连主任最先带动整个清溪乡种植参薯,以特色产业促进了全乡经济发展,带头开发了高山参薯米粉、参薯饼干、沙琪玛等深加工产品,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发展绿色高山蔬菜,并以此为契机,加强技术指导、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实现产业机耕变道,让高山参薯凸显特色、助农增产,真正成为当地富民强乡的支柱产业。种植一片参薯,发展一个产业,链接一批农户,富裕一方百姓。在了解参薯种植基本情况后,实践队进一步走访数名参薯种植大户,详尽了解高山参薯产业发展给当地经济带来的推动作用,以及目前参薯种植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索清溪乡高山参薯种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7月10日,实践队前往小密乡调研,乡党委副书记曾旻介绍了紫苏种植的基本情况。近年来,会昌县小密乡立足自然资源禀赋,通过引进紫苏等特色经济作物来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发挥产业的联农带农效益,解决群众就业问题。此外,小密乡通过先行先试建设乡村振兴发展试验区,初步形成了“农业+旅游”的农旅融合发展雏形,助力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实践队员还到了小密硒谷京东数字农场进行实地调研,在与相关负责人及周边农户的访谈中,详细了解了数字农场全面推行的“数字化管理、全程可溯源、双品牌推广、双渠道营销、全链条运营”新模式,依托京东会昌产地仓,形成“种植-质量认证-产地仓-线上线下品牌店-市场”产供销一体的“会昌独好”富硒品牌营销体系,大大提升了“富硒”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脚步丈量田野大地,志愿挥洒青春汗水。本次调研过程中,实践队通过入户走访、实地考察,深入访谈40余人、开展座谈20余次、发放问卷500余份。实践队员们切身感悟了会昌县农村特色产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到农村产业发展之中,面向朝阳,加强学习,知行合一,投身社会,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农村产业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李彦辰、敖芃卉 图/张冰辉、张克 审/黄东明、唐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