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正文

民族服饰上讲台,家庭故事动心弦——《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这样上

作者:时间:2025-07-07点击数:

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江西省教育厅《全国“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江西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精神,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组织开展“大思政课”示范教学活动,鼓励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025年6月2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白燕老师与来自新疆维吾尔族的学生阿孜古•肉孜和来自宁夏的学生刘博同台,以“建设中华民族大家庭”为题,为现场学生呈现了一场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大思政”示范课。

课堂上,白燕老师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中“第十四讲 新中国与中华民族新纪元”的教学内容,围绕“建设中华民族大家庭”主题,以一张民族小家庭的合照导入,引发学生们深入思考个人与民族大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而引出课程内容。课堂以问题链为引导,围绕“民族平等为何能够实现”“在此基础上我们该如何推进民族团结和开展民族互助”“逐步构建民族和谐”等四部分内容,从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深入探讨了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将我国民族实际与中华民族大家庭建设的内涵及实践有机融合。

民族服饰常被视为一个民族的“符号”,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被对待的方式直接反映社会对不同民族的态度。苗族银饰的繁复纹样、藏族藏袍的厚重质感、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的艳丽色彩,每一种服饰都承载着特定民族的历史记忆、生活智慧与审美追求,它们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平等共存,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绚丽图谱。当社会不将民族服饰标签化为“怪异”或“落后”,转而以民族平等之心欣赏其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实现民族间在文化层面乃至社会层面的平等。课上,从服饰文化的视角探讨民族平等,各族学生踊跃发言,共同演绎着民族平等的动人乐章。

在民族团结单元,阿孜古•肉孜同学深情讲述了“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的故事。她的讲述不仅展现了库尔班大叔对党和国家的深深热爱,更凸显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这个跨越千里的民族团结故事,让“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生命线”的理念深植学生心中。

在民族和谐单元,刘博同学分享了宁夏石嘴山团结社区的感人故事:回族女孩果果在七位不同民族妈妈的悉心关爱下,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爱心妈妈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区内民族和谐的真谛,生动印证了“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深刻内涵。

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激发了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将把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师生同台”示范课活动,成功践行了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不仅让理论知识落地,更使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在青年学子心中播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为培育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深化“大思政课”改革创新,持续推广“师生共讲”教学模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

(文、图/白燕 二审/王观秀 三审/黄东明)

CopyRight©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联系电话:0797-8312154 赣ICP备050024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