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依托南康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共青团实践育人新路径,7月4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志远·笃行”青年志愿服务实践队在青年博士梁志勇、何长清的带领下,来到唐江镇卢屋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唐江镇史馆展现了“赣南四大名镇”之首的风采。古镇千年底蕴与新时代发展成就,是了解唐江镇镇情镇貌的窗口。实践队员们在唐江镇文化站站长钟立春的讲解中,看到进士名录上密密麻麻的名字,了解了明清科举制度的细节,体会到唐江自古以来“崇文重教”的名镇之风,让课本上的知识有了具象模样。传统村落展区里,宗祠、街巷分布图勾勒出古镇肌理,原来每块石板都有故事。

卢氏宗祠的牌匾楹联前,“急公好义”四字,是卢屋村人的精神写照。实践队员们驻足于卢氏宗祠的字画前,在钟站长细致的讲解中,深深体会到其中处处浸润着儒家“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善”的思想精髓。何长清指出:“我们要重视家风建设,要做到像毛泽东同志所言‘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公平正直,没有私心!”

随后,实践队队员们来到唐江镇卢屋村社区文明实践所,与社区文明实践员郭婧开展了一场深入的座谈会。交谈中,她提及,村里一直把老建筑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对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屋、街巷,都坚持 “修旧如旧” 的原则,一点点复原原貌。如今走在村里,青石板路、古祠堂的雕梁画栋都还保持着当年的韵味,村民们也自发加入到守护古村落的队伍中,让这份历史遗产得以延续。

“古埠千年浆影沉,长街新彻夜鎏金”,本次南康区唐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深度融合历史底蕴与时代活力。通过此次调研,实践队队员们更深刻地明白: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对根脉的敬畏、对现实的洞察。调查的过程,是打破认知壁垒的过程,是让理论落地生根的过程,更是让每一份决策、每一次行动都接得住地气、担得起责任的过程。

接下来的实践项目将通过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等,引导村民参与文化传承与街区建设,让千年古镇焕发文明新气象,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同频共振。实践队队员们将始终带着调研的眼睛观察、带着思考的头脑实践,让每一步前行都坚实有力,让每一份付出都锚定真正的价值。
(文、图/肖淑珍、朱思敏 二审/王观秀、梁志勇、何长清 三审/黄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