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正文

《中国青年报》:“VR+”带你穿越时空学党史

作者:时间:2022-02-22点击数:

穿过枪林弹雨,顺利挺进闽西,揭开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序幕;骑上自行车,穿梭在瑞金,感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风貌;化身为一名红军战士,和战友在百姓的帮助下一起搭浮桥,渡过于都河,走上长征路……当这些场景浮现在眼前时,不要怀疑自己的眼睛,这是开在VR虚拟仿真实验室的“爆款”思政课。

随着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新技术的发展,思政课堂上有了多种可能性。早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

“敌人的炮火很猛烈啊!”在江西理工大学的“VR+红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学生们身穿VR设备,便“穿越”到了1929年的大柏地伏击战中。他们通过操纵手柄拾起枪支,成为一名红军战士。“无论是敌人射向我,还是我瞄准敌人,都让我感受到了当年战争的残酷,同时也让我明白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陈雨歆感慨道。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沉浸式红色文化之旅,是江西理工大学近年来采用的“线上+线下+实践”思政课授课模式。其中“VR+红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社会实践部分,以苏区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为基底,通过实景建模,逼真还原了大柏地伏击战、第三次反“围剿”、长征第一渡等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等理论内涵。

一个小小的VR眼镜和一只小小的手柄,让学生和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链接”起来。该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王霞介绍说,学校坐落在江西赣州,拥有非常丰富的赣南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将《纲要》中的党史故事和当地红色文化结合,也是整合优势资源、拓展思政课活动空间的一种方式。

不少学生可能之前并不能理解为何那么多人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红军,也不能真正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当他们戴上VR眼镜在中央苏区骑行时,看到群众以“踊跃参加红军”为荣后,发自内心地喊出“走啊,一起报名当红军!”

一次又一次的“角色扮演”穿越之旅,让该校电气学院2019级本科生池雪飞的生活有了不小的改变。池雪飞回忆起体验“长征第一渡”项目时说:“当我眼前出现3D星空时,就被深深地震撼了。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日夜兼程,也感受到了他们是在向着光明、向着希望出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这代青年怎样更好地汲取信仰的力量?天津大学有一门叫作《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概论》的选修课,学生们戴上VR眼镜,可以“走进”中共一大会址、南湖革命纪念馆、井冈山革命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

“没想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能‘云’游这么多博物馆,还成了思政课的创作者。”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本科生王锦山兴奋地说。在这门课中,学生可以全景拍摄家乡的革命纪念馆。王锦山曾参与拍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VR虚拟仿真全景图,并化身为一名讲解员,在全景图中导入讲解语音。“整个过程中,我补充了大量的历史和理论知识,深深地被周总理的精神所感染,我也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王锦山说。

如今,学生们的VR全景作品有“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觉悟社旧址”“中共北方局旧址”“中共天津历史博物馆”等等。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王磊觉得,将历史片段、革命场景、现实环境进行实景在线,不仅可以实现“人在画中走”,更是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增强学生们党史学习教育效果的新方式。

“VR+思政”到底该如何交融,小小加号背后有大讲究。

温州大学有一门和马克思“面对面”读《资本论》的VR思政课。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的延伸课堂,这门VR虚拟课以“伟大友谊的见证”“工人阶级的圣经”“穿越时空的著作”为主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人机互动,仿佛置身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时代,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我们希望学生用心体会,而不是用眼睛体会。”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骆徽曾参与整个项目的课程设计,他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说,整个课堂内容的设计是有逻辑性的。首先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兄弟情”、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故事出发,讲述《资本论》创作的时代背景;之后,回顾《资本论》诞生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剩余价值的秘密、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最后,回归到《资本论》的现实意义,分析其对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和经济影响,进而强化学生对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认同感。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在本科生的政治课教材中,《原理》中的政治经济学部分在很多学生看来是最难理解的章节。骆徽坦言,选择将《资本论》和VR虚拟技术进行结合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在他看来,思政课堂不仅要有趣、有料,更要“硬核”,当教师把最枯燥、最难理解的部分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讲清楚、讲明白,才真正实现了思政课创新改革。“教师需要把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领悟其中的内涵。”骆徽说。

尽管“VR+思政”获得了大批师生的认可,但如何用好新技术,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避免沉浸传播中出现的“娱乐化”“浅学习”等问题,骆徽觉得,00后大学生是在互联网时代中成长起来的,单一的教育模式会让学生对难懂的概念失去兴趣,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把一些复杂的概念可视化,从而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但是,线上教学方式无法取代线下教学方式,必须两者相结合才能做到“虚实结合、以虚补实”。

“使用新技术赋能思政课是大势所趋,但要注意内容和技术的平衡。”王磊觉得,思政课的内核是要保证理论的深度,VR作为一项辅助技术,可以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http://zqb.cyol.com/html/2022-02/22/nw.D110000zgqnb_20220222_3-09.htm

CopyRight©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联系电话:0797-8312154 赣ICP备050024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