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全省“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江西理工大学持续构建“大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创新“师生同台”、“一课多师”、“专题+艺术”以及网络延展“活”“动”等思政课教学模式,通过积极共建校内外“大思政课”实践平台,推进学校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建立“大思政”实践育人协同发展保障机制,实现课上、课下、校外实践教学三大时空场域相互贯通和衔接。
建立“教师+学生”教学新模式,让思政课“立”起来
江西理工大学思政课教师吴光辉和2024级矿物加工工程班级一同进行“师生同台”教学实践,共同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第五章“中国革命的道路”。他指出,师生同台最大的难度是如何让学生短时间内从学生主体转化为教学主体。为了让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吴光辉和四位主讲学生进行了3次备课,共同熟悉教材、搜集资料、完成授课PPT及教案,并进行了2次试讲,最终顺利完成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思政课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一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讨的互动式学习。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表达,这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引入“专题+艺术”教学新视野,让思政课“活”起来
江西理工大学思政课教师刘素兰以匠心独运的教育理念,精心打造了一种别具一格的“专题+艺术”教学模式。她以“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爱国新篇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伟力”为专题,衍生出的情景剧巧妙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大幅提升了课堂的吸引力与感染力,让学生在享受艺术熏陶的同时,深刻理解并感受到思政教育的活力。此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王霞、王邦辉、李丹等教师分别在不同课程中播放了令人震撼的情景剧,均赢得了学生们的由衷赞叹和高度认可。
探索“思政+专业”教学新成效,让思政课“亲”起来
江西理工大学思政课教师武立敬在其讲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上,针对专题十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开展了“师生同台”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介绍所学专业领域的生产活动并结合科技前沿成果思考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将专业学习、学科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紧密结合起来。这一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双主共进、精准滴灌、启发互动、亲师信道的教学理念,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真正让思政课“亲”起来。
解锁“课堂+实践”教学新期待,让思政课“动”起来
江西理工大学思政课教师龚金花与兴国县委党校副校长罗雪娇、龙口镇党委书记娄向南和睦埠村第一书记(赣州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宋金辉在兴国县龙口镇睦埠村刘启耀纪念馆,共同为大学生上了一堂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的“一课多师”实践教学课,创新了思政课教学模式,为破解理论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教学难题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同时,青年大学生们还自发组织开展了“大学生讲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围绕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悟,如党性修养的感悟、刘启耀等革命英雄人物的精神事迹、乡村振兴探索等,精心准备讲稿,并在现场进行了生动的讲解,深化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具象化理解和把握,让思政课真正“动”了起来,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桥梁。
此外,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创新了网络延展“活”“动”教学模式,注重运用数字技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通过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歌德机等多媒体平台及时推送思政教育资讯、理论学习文章、优秀实践教学成果,使实践教学“活”起来、“动”起来。
据悉,江西理工大学一直以来致力于谋划和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不断加强组织领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大课堂”、搭好“大平台”、培育“大师资”,多措并举聚力构建“大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激励广大学子在学习中主动思考、积极实践,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文、图/黄文洁 卢晶梅 审/唐丰洁 黄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