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院动态 正文

【青马实践队】江西理工大学:从城区调研到田野调查

作者:时间:2025-07-17点击数:

本网讯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开展寻乌调查95周年。95载岁月流转,“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却历久弥新。95年前,毛泽东同志用脚步丈量寻乌,用笔墨写下《寻乌调查》,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95年后,青年学子循着先辈足迹,带着新时代课题重走调查路,让红色基因在青春实践中焕发新生机。近日,江西省“四个100”文化导师曾过生带领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志远·笃实”青年志愿服务实践队踏上这片红色热土,围绕“深化寻乌调查精神研究,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主题,以新时代青年视角,续写“寻乌调查”的新篇章。

理论研究访谈:焕发“寻乌调查”时代光芒

寻乌县委党校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地,更是新时代调查研究能力的锻造场。实践队来到寻乌县委党校,围绕党校传承弘扬“寻乌调查”精神的核心使命,与钟校长进行了一场深入的思想对话。钟校长强调:“我们党校始终把传承‘寻乌调查’精神当作头等大事,就像毛泽东同志当年深入群众搞调查那样,要把这种精神融入干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这番话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现实的回应。

随后,寻乌县委党校胡主任为队员们带来一场名为“学习毛泽东同志寻乌调查精神,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专题授课。他深入阐释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寻乌调查精神的核心内涵及其当代价值。课程结束后,他叮嘱道:“同学们,寻乌调查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实事求是永远是我们做事的根本原则,正如毛泽东同志当年那样,唯有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才能掌握真实情况,才能做出正确决策。”调查研究,从来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脚踏实地;不是高谈阔论,而是躬身实践。

文明实践调研:呈现“寻乌答卷”时代价值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不是头脑中的教条,而是实践路上的明灯。在寻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队员们秉持“唯实求真”理念,与中心主任李浩进行深入访谈。李浩强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为群众服务,把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把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寻乌每一寸土地上。”

寻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资源整合、平台搭建、项目运作等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寻乌经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创新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文化惠民等活动,真正做到了“群众在哪里,文化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谈及当前工作推进中的挑战,李浩在访谈中强调:“如何提升跨层级、跨部门资源协同效率?如何让群众参与从‘要我来’变为‘我要来’,持续激活内生动力?如何加强专业人才技术支撑?”他形象地比喻:“这就像是拼图,每一块都要精准拼到合适的位置。”这场交流,早已不是简单的“经验分享”,而是一场对基层治理的深度探索。

实践队队员古晨晨说道:“今天的走访和访谈让我受益匪浅,既感受到了‘寻乌调查’精神的历久弥新,也见证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鲜活图景。作为实践队的一员,我更加意识到,无论是调查研究还是文明实践,核心都是‘以人民为中心’。我将以‘寻乌精神’为指引,脚踏实地,知行合一,在服务社会中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

客家文化考察:赓续“古建瑰宝”历史文脉

晨光镇围龙屋和南桥镇文昌阁是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丰富的建筑智慧、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实践队师生来到晨光镇围龙屋,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的深层连接。青砖黛瓦构筑的环形建筑群,宛如一部立体的社会治理教科书。讲解员带领师生逐层解析“半月池聚财”“回廊防匪”等设计巧思,而其同心圆结构更暗含“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治理理念,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南桥镇文昌阁的探访,让师生们触摸到文化传承的温度。修复如新的魁星楼内,泛黄的科举名录与崭新的研学日志并列陈列,生动诠释了“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的深刻内涵。队员们通过口述史采集发现,当地“耕读传家”的传统家风,正转化为新时代“人才强县”的发展战略。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当围龙屋的建筑智慧启迪现代治理,当文昌阁的教育传统升华为地方经验,队员们更深刻感受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的真谛。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寻乌调查中展现的,唯有深入肌理的田野作业,才能孕育出扎根大地的真知灼见。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实践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寻乌大地,以心灵触摸历史脉搏。在党校的课堂里感悟“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真理力量,在实践中心的创新案例中见证红色基因的当代转化,在围龙屋的斑驳砖石与文昌阁的飞檐斗拱间读懂文化传承的深层密码。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启示我们:新时代青年既要深耕理论沃土,更要扎根实践田野。当“寻乌调查”精神火种遇见青春力量,必将点燃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之光。归程满载的不仅是调研笔记,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做中国故事的倾听者与书写者”的成长答卷。

(文、图/古晨晨 一审/鄢小艳 二审/曾过生、王观秀 三审/黄东明)

CopyRight©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联系电话:0797-8312154 赣ICP备050024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