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院动态 正文

辞旧岁,迎新春——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恭祝您新春快乐

作者:时间:2025-01-26点击数:

旧岁将辞 新春欲临

冬去春来 万事胜意

山高水长 终有回甘

春节将近 马克思主义学院祝大家

新春大吉 喜乐安康

岁月悠悠 福泽绵绵

春节(Spring Festival),即中国农历新年,别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传说最早在尧舜时代就有“腊祭”风俗,在年终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祈求新年之福。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

1631A

春节时间:春节的时间根据农历来确定,即农历正月初一。由于农历是阴阳合历,年份上有平年闰年之分,导致春节在公历中的日期会有所不同,新年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游动。“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

春节习俗:我国春节习俗历史悠久且丰富多样,不同地区略有差异,根据时间可分为节前习俗、节中习俗和节后习俗。人们在春节前会置办年货、扫尘、祭灶、贴年红,为春节做准备。春节时大家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一同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正月初一早起拜年,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各地都会举办庙会。节后习俗有送穷、迎财神、闹元宵。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

买年货

春节前,人们会购买各种过年所需的物品,包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等,如肉类、水果、糖果、新衣、春联、鞭炮等,以备过年期间使用和招待客人。

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通常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人们会在灶台上摆放糖果等供品,祭祀灶神,希望灶神保佑一家老小平安,并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保佑来年家庭幸福、五谷丰登。

扫尘

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又称“扫房”,一般在腊月二十四进行。家家户户都会打扫房屋、庭院,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以干干净净、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新年,寓意着把过去一年的灰尘和晦气都扫走。

贴年红

贴“年红”,又称贴“挥春”。包括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挂年画等。春联用对仗工整的文字表达美好愿望;窗花以各种吉祥图案装点窗户,增添喜庆氛围;福字有正贴和倒贴的讲究,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年画则多以吉祥如意、欢乐喜庆为主题,给家中带来浓浓的年味。

年夜饭

又称团圆饭,是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的晚餐,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年夜饭的菜品丰富多样,一般会有鱼(寓意年年有余)、饺子(寓意更岁交子)、年糕(寓意年年高)等具有吉祥寓意的食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会熬夜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守岁有对旧年的留恋和对新年的期盼之意,据说在这一晚,人们如果能通宵不睡,就可以为父母添寿。

拜年

正月初一,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表达对彼此的新年祝福。拜年时,晚辈要向长辈行礼祝福,长辈则会给晚辈发压岁钱,祝福晚辈健康成长。

逛庙会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各地都会举办庙会。庙会上有各种传统表演,如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等,还有丰富的小吃、手工艺品和游乐项目,是人们感受传统文化、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迎财神

在正月初五,很多商家和家庭会举行迎财神的仪式,燃放鞭炮,供奉祭品,迎接财神的到来,希望新的一年财源广进、生意兴隆。

97FEF


除了这几个经典年俗之外

过年的习俗还有很多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

不同的地区也有着不一样的习俗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各自家乡独特的习俗吧

北方人过年的“宠儿”

DCC40

南方人的“大吉大利”


新的一年,就像是一本尚未翻开、充满神秘的书,等待着我们用无畏的勇气和非凡的智慧去书写精彩绝伦的篇章。

让我们带着对生活的热忱,在这烟火年年中,在爆竹声声中,许下新年的愿望,迈出坚实的步伐!

58F3

(文、图/鄢小艳 二审/王观秀 三审/黄东明)

CopyRight©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联系电话:0797-8312154 赣ICP备050024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