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本科生教育 审核评估 正文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作者:时间:2016-11-07点击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分/学时:3学分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16

开课学期:春秋季学期

总评成绩:平时60%,期末40%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先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后续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以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为起点,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了解中国精神的深刻内涵,了解爱国主义和中华传统美德,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律权威,并在实际生活中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课程,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育各种道德素质,提高法律素养、自觉遵纪守法,促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在教学目标确立上要与中央的教育精神相一致,本着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保持高起点、高要求,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高素质人才方面的特色和作用。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力争融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于一体。要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开展丰富多彩和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

(三)课程教学内容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1、 适应人生新阶段

2、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1、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2、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1、 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2、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1、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2、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3、 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4、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1、 社会公德

2、 职业道德

3、 家庭美德

4、 个人品德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1、 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3、 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1、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2、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3、 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八章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1、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2、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3、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结束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四)学时分配表

章 序

内容

课时

备注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3

讨论1学时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3

讲授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3

案例分析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3

讨论1学时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4

讲授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4

案例分析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4

讨论1学时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4

调研

第八章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4

讲授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 材: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参考书:

1、《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吴远,郝文清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思想政治教育学》,苏振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人学——人的问题的当代阐释》,韩庆祥,邹诗鹏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与课程设置及教学评估指导手册》,王章维,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教育心理学》(高等学校心理学专业课程教材) 陈琦刘儒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执笔:柳丽

审核:王小元

审定:王小元 日期:2016年10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学 分:2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4 实验学时: 8

考核方式:考试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开课系或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以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为依据,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与本质,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自觉继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观念,进一步增强“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使命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通过对历史实践的认知,把握历史规律,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增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实现改革开放和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正确性,明确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之间的正确关系,更好的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自觉性;通过学习,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逻辑,学会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扩大历史视野。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上篇综述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2、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重点把握)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洋务运动的兴衰

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重点把握)

3、辛亥革命的失败

中篇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2、“三座大山”的重压

3、两个中国之命运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重点把握)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重点把握)

5、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意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2、国民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下篇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3、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社会主义道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重点把握)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第九章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1、良好的开局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3、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重点把握)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6、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重点把握)

(四)学时分配表

章 序

内 容

课时

备 注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

讨论1学时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

视频教学、讨论1学时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4

视频教学、讨论1学时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2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

第九章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2

讨论1学时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书编写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参考书: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学生辅导读本》,沙健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疑难问题解析》,沙健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学习参考文选》,沙健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执笔:王霞

审核:王小元

审定:王小元      日期:2016年10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学 分: 2.0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4 实验学时:8

考核方式:考查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结课论文50%。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适用专业:所有文科专业

开课系或教研室:概论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课程任务: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世界形势,针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格局演变及其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历史渊源,现状和趋势,重点分析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变化,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其国际意识。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基本观点,使学生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学习与掌握邓小平理论关于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关于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的正确分析与新的科学判断;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科技、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进步繁荣而奋斗的信念。

(三)课程教学内容

前言

第一章 国际关系行为主体

1、主权国家行为主体

2、非国家行为主体

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的构成、行为主体及运行机制

2、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

4、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当代世界致治

1、世界政治和世界政治格局

2、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3、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趋势及特点

第四章 极力称雄世界的美国(重点把握)

1、美国概述

2、当代美国经济

3、当代美国政治

4、当代美国外交

第五章 战后欧洲的联合

1、欧洲一体化进程

2、东欧剧变后的社会转型

3、欧洲的联合与发展

4、欧洲与中国的关系

第六章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日本

1、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

2、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日本的外交政策

第七章 重振大国雄风的俄罗斯

1、苏联的兴亡及其历史教训

2、俄罗斯经济与政治

3、俄罗斯的对外政策

第八章 发展中的亚非拉

1、亚非拉的崛起

2、亚非拉的政治

3、亚非拉的经济

4、亚非拉的外交关系

第九章 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重点把握)

1、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及其外交政策

2、中国在南海和钓鱼岛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3、中国在当代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十章 当代世界热点问题

1、阿以冲突问题

2、核危机问题

3、国际反恐问题

4、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

5、北非中东的动荡局势

结束语: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四)学时分配表

章序

内容

课 时

备 注

前言

前言

1

第一章

国际关系行为主体

1

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

2

第三章

当代世界致治

2

讨论1学时

第四章

极力称雄世界的美国

5

讨论1学时

第五章

战后欧洲的联合

2

第六章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日本

2

第七章

重振大国雄风的俄罗斯

2

第八章

发展中的亚非拉

1

第九章

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4

讨论1学时

第十章

当代世界热点问题

2

结束语

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汪荣有、胡伯项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参考书:

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李景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四版。

2、《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张脉强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周敏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执笔:王小元

审核:邓显超

审定:王小元       日期:2016年10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学 分: 6总学时:64 讲课学时: 64

考核方式:考查总评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考试成绩40%

先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生

开课系或教研室:概论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知识的主渠道。

2.课程任务: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依据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和任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引导学生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其中理论学时为64学时,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的讲述出发,引导大学生全面深刻领会和掌握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战略步骤、“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考察课程。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进行。考核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60%(含上课表现、作业及实践环节)。

(三)课程教学内容

该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重点把握)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2、毛泽东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重点把握)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重点把握)

1、社会主义的本质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全面深化改革

3、扩大对外开放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重点把握)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3、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4、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重点把握)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3、全面从严治党

(四)学时分配表

章 序

内容

课时

备 注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8

讨论1学时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4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6

讨论1学时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4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6

讨论1学时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0

看教学片2学时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4

讨论1学时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4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4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6

讨论1学时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课程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参考书: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疑难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4)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3),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993年版。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1-3),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执笔:邓显超

审核:邓显超

审定:王小元      日期:2016年10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分:3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16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开课系或教研室:原理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2.课程任务:帮助学生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方法,重点掌握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课时:32;其中课堂实践:6学时;

课堂实践形式:课堂练习、案例分析等

成绩考核形式:总成绩=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

(三)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

1.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重点掌握内容)

4.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世界的物质性(重点掌握内容)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重点掌握内容)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1.认识与实践(重点掌握内容)

2.真理与价值(重点掌握内容)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重点掌握内容)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重点掌握内容)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重点掌握内容)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重点掌握内容)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3.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学时分配表

章 序

内容

课时

备注

绪论

2

讲授讨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8

讲授讨论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4

讲授讨论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4

讲授讨论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6

讲授讨论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4

讲授讨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2

讲授讨论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2

讲授讨论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主编: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8月。

参考书: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参考书,逄锦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学读本(第三版),逄锦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顾海良、张雷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执笔:赖晓鹏

审核:赖晓鹏

审定:王小元

       日期:2016年10月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生就业指导

学 分:1 总学时:16 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 0

考核方式:考查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考试成绩40%

先修课程:《专业导论与职业生涯规划》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开课系或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2.课程任务: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达到以下目标: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层面:大学生能掌握自我探索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大学生就业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 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要按照课程的进程,积极开展自我分析、社会实践与调查、就业信息获取、简历制作,模拟面试等活动,提高就业能力。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篇 就业认识

1、大学生就业形势、政策与途径

2、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定位

3、大学生就业权益与保障

第二篇 就业准备

1、求职择业的心理、能力准备

2、求职择业的信息、材料准备

第三篇 就业实战

1、笔试与面试

2、大学生就业实践

3、毕业生职业适应与发展

(四)学时分配表

章 序

内 容

课时

备 注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形势、政策与途径

2

第二章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定位

2

讨论

第三章

大学生就业权益与保障

1

第四章

求职择业的心理、能力准备

2

第五章

求职择业的信息、材料准备

3

第六章

笔试与面试

3

模拟面试1学时

第七章

大学生就业实践

2

第八章

毕业生职业适应与发展

1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大学生就业指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

参考书:其它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类书籍

执笔:刘敏岚

审核:柳丽

审定:王小元      日期:2016年10月

上一篇:实践教学大纲
下一篇:课程简介

CopyRight©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联系电话:0797-8312154 赣ICP备050024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