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发展领域、培育领域

作者:时间:2018-01-02点击数:

一、重点发展领域及其主攻方向

1、地方党建与红色文化领域

地方党建和红色文化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从严治党的重大历史课题,是利用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强化地方党建的重要研究领域,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和时代生命力。强大该领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利用江西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地方党建创新性发展服务,而且能够为增强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建设、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提供理论性、政策性的智力支持,解决地方党建在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本研究领域将凝聚红色文化在地方党建中的资源优势,从红色基因与政治生态、红色精神与廉政建设、红色文化与党风建设常态化、红色文化与廉政建设体验化、红色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研究,着力打磨一只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力争在几年之内做出有实效性的课题研究,为地方党建的创新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主攻方向

1)红色基因与政治生态优良化研究着力研究红色基因的政治生态功能与功效性;着力研究红色基因的政治生态的纯洁性;激活红色基因,筑牢思想防线,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从政环境,抑制政治生态中潜规则;培育红色基因在当代的生长土壤,打造有利于红色基因传承的平台;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当今政治生态,并成为优化当今政治生态环境的强劲因子。通过激活红色基因,重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红色精神与廉政建设实效性研究。着力研究红色精神在增强党政干部免疫力中的作用;研究和宣传江西省廉政模范践行红色精神的有益经验;发挥红色精神在激发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方面的特殊作用。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象征,具有跨越时代的精神品质,选择新颖和与时俱进的方式将红色精神融入当前廉政建设工作中,一方面是红色精神传承和弘扬方式的创新,另一方面也是保证廉政建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3)红色文化与党风建设常态化研究。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利用研究,着力研究红色文化融入“八项规定”与“三严三实”工作常态化;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的廉政资源,强化良好干群关系的机制研究;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红色作用”,把红色文化具备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向心力贯穿到党风建设的常态化工作中,使红色进一步概念化、鲜明化、神圣化,成为独具特性、独富特质、独现特色的旗帜和方向。

4)红色记忆与廉政教育体验化研究。红色记忆对体验式廉政教育的作用研究;整理红色经典文献,开展廉政教育阅读体验,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培训项目;红色文化软实力的生成与发展,红色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内涵与构成因素研究。研析红色文化中经典廉政记忆,开展红色廉政情景体验研究。以点燃红色记忆为主线打造各种不同形式的体验模式,让各类不同的体验对象灵活选择。

2、生态文明与中西方生态文化领域

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正式成为国家战略部署,十八大更是将其提升为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并列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五位一体”之一的高度,并且提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其它方面中去。随着生态环境形势的日趋严峻,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也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也因此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近些年来,我院成立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学术团队,致力于生态文明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其它省级项目数项,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并承担了全国生态文明研究高峰论坛,在国内产生一定影响。在全国上下高度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江西省获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及赣州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探索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围绕生态文明领域进一步汇聚力量、凝炼方向、整合资源,大力开展研究,以实现在该领域的不断创新与突破,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主攻方向

1)生态文化建设研究丰富生态文化内容研究,着重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研究,对中国传统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中的生态思想(伦理)进行挖掘、整理与传承;注重生态文化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与大众化,探讨如何将中国丰富的传统生态文化资源运用到当今时代并发挥作用。

2)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重点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研究中外比较视阈下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制创新研究。

3)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生态文明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相互关系,如生态文明与唯物史观、生态文明与科技伦理、生态文明与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的关系等问题。

二、重点培育领域及其主攻方向

社区心理服务与社区道德文化方面

社区心理服务与社区道德建设主要运用心理学知识服务社区民众、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提升社区道德文化水平。本研究领域通过在社区中广泛、持续地挖掘利用心理资源,使心理服务进社区,逐步提高居民的心理素养与道德品质,有利于社区管理及社会和谐;有助于引导人们形成健康心态,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与道德感;有助于个体行为、家庭幸福、组织发展及社会稳定,为区域建设做出贡献。本研究领域将开发利用社区及民众的心理资源,对社区特殊群体及特殊心理问题进行研究,着力培育社区民众积极的社会心态,建设社区道德文化。通过加强与城市社区及管理部门的联系,积极开展各项社区调研与实践,力争几年内形成一批对我市社区建设有实际应用价值与指导价值的社区心理与道德文化建设的建议、研究报告、咨询方案,为建设宜居赣州、幸福赣州服务。

主攻方向

1)社区建设中民众心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重点攻关社区显性心理资源的开发与隐性心理资源的开发;研究心理文化、心理生活以及心理环境的建设与利用,提高城市社区心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与层级。

2)社区特殊群体心理服务与心理问题防预体系建立研究

着力开展社区居民心理行为适应和公共安全领域风险应对研究;开展社区不同群体的心理服务和心理矫正,尤其是老年人,单亲家庭成员、社区服刑人员及有前科人员,留守及流动儿童、残疾人等;开展诸如人际关系、亲子教育,融入教育、灾难后心理等针对性的社区成员心理服务;开展人生转折点(就业、结婚、退休)的心理问题预防研究;打造社区心理问题的预防体系。

3)民众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与社区道德文化建设研究

重点研究民众社会心态的特点;民众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民众社会心态检测系统建设与示范、城市社区道德文明建设;居民社会心态对社会道德的影响;道德文化建设中社区的作为等问题,使社区道德文化建设建立在民众积极社会心态的基础之上。

CopyRight©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联系电话:0797-8312154 赣ICP备05002434号